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中的“微信经济“迅速兴起,卖家依靠“熟人“、“朋友“的关系建立无远弗届的销售网络。除了各类海外代购,“私房美食“亦愈来愈盛行,端午节卖私房糉、中秋节卖私房月饼,“妈妈腌的咸菜“、“八姑姐灌的腊肠“、“舅父种的核桃“,卖家以“地道“、“手工“之名,且朋友间毋须多费唇舌,成功赢得不少消费者追捧。但有调查就发现,6成受访微信用户曾买过私房食品,当中逾3成人曾遇过品质问题,反映以这种途径买食品,质素难有保证。
市民马小姐透过朋友介绍,开始在朋友圈中买卖东北特产。马小姐指,她的货品全是朋友从东北地区速递过来,但由于买家都是朋友,故会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海南的黎小姐亦与朋友合作经营卖水果,由自己推广,朋友的果园直销产品,买家同样全都是朋友。
有分析认为,这种建基于“熟人“、“朋友“之间的买卖活动,对消费者而言相当省事,卖家亦毋须多费唇舌推销,“发个图,沟通一下,就收钱发货“,令生意远比一般门市来得容易。
但事实上,这些私房食品的质素难有保证,大部分商家除了产品介绍外,就没有其他相关资讯提供,卖家与买家之间只讲求一个“信“字。此外,私房美食的入行门槛及成本相对较低,不少人都只视之为兼职,在自家厨房及或家庭工场制作加工产品,更不会有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文件。有调查更发现,6成受访微信用户曾买过私房美食,当中逾3成人曾遇过品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