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淮北市发布高层人才培育计划 每3年遴选60名优秀人才

时间:2017-01-04 18:24:12       来源:安徽热线
摘要:日前,《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发布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计划》的出台,呼应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

日前,《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发布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计划》的出台,呼应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和《淮北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精神,旨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筑我市人才高地,为淮北转型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与此前已实施的《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相比,《计划》转而向“内”谋划人才发展大局,面向本土优秀人才吹响“集结号”,着眼提升现有人才的能力素养,进一步挖掘、激发淮北转型崛起的内生资源动力。两者的相互衔接,全方位统筹了我市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完备的人才支撑。

选什么?每3年面向10个行业领域遴选60名优秀人才

《计划》立足于服务淮北转型崛起需要,确立了十大专项计划,涵盖科技、高技能、现代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从2016年,每3年有计划、有重点、分类别、分层次地遴选60名优秀人才,并根据每个行业领域的现实人才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人才选拔培育要求。

如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中,要求近5年内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奖或近5年内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项以上;近5年内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过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并在学术技术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在高层次企业家培育计划中,要求申报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经营业绩突出,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本市同行业前列,企业具有快速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实践。

对申报高层次现代农业人才的,要求长期在“三农”建设一线从事科学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对我市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透彻,取得过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或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较重大的、关键的农业技术问题,能够“传帮带”出较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员。

对申报高层次教育人才的,申报人需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首席名师及以上层次称号,具有中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在教育教学一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体系,或牵头承担或完成重大课题并获得创造性成果,或指导、培养的学生在全国或国际权威知识(技能)竞赛和体育、艺术竞赛中获得过奖项等等,均瞄准了各领域、各行业最拔尖、最受瞩目的人才。

怎么选?坚持实绩和贡献导向

根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每届遴选前,各专项计划牵头单位联合责任单位分别修改完善各专项计划遴选办法,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

遴选人才经推荐审核、专家评审、实地考察、考核审定后向社会进行公示,并颁发《“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证书》。值得注意的,同一人才将不能多头申报、重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特支计划”,“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人才不再申报“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以充分鼓励各级各类人才踊跃参与、成长出彩。

按照坚持实绩和贡献导向,遴选人才更加注重向生产发展和基层一线倾斜,特别注重将在淮领办创办企业,已于国内外相关学科、行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或拥有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创新产品的创新创业人才列入遴选范围,对每一类人才的培育选择,均有相关具体条件。“高门槛”设置确保了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选拔序列,以期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遴选一名人才、引领一个团队、推动一个单位发展、激活一支人才队伍的链式效应,在全市形成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如何用?真正实现人才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管用相宜,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本土人才服务淮北转型崛起的潜力、能量。我市整合行业部门人才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要素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发现、评价、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确保《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计划》,我市从四个方面对人才发展最大限度的支持。整合培养资源,入选人才在申报重大人才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等,或参加突出贡献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的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所在单位主动安排入选人才承担重大项目,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支持入选人才到市内外挂职。实施培训开发;每年组织入选人才参加境内外培训班,或选派到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担任访问学者,到国家、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学习进修;鼓励和支持入选人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导师制,为入选人才聘请相应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导师。促进作用发挥,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入选人才在决策咨询、重大项目攻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和鼓励入选人才创新创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每年组织入选人才到镇(办)、村(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咨询、服务、培训等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给予经费支持。培养期内,给予科技、企业家计划入选人才每人6万元,高技能、现代服务、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计划入选人才每人3万元经费支持,用于入选人才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

为加强对入选人才的管理服务,我市建立实施分级分层管理,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建立动态退出机制等。3年培养期限内,对存在触犯法律法规、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合同、人才离职离岗等情况的,取消其入选资格,停止拨付支持资金;情节严重的,追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