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地名“九头十三坡”,安庆人多少知晓一些,但能把它根底说完全的人,恐怕还不多。不信,我就问问你:“高山头”在哪里?
“高山头”是“九头”之一,它就在东门外高家山。此处地势较高,因高家坟山而得名。就在山腰,有坟包多座,墓碑高一米多,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迁走,这在城区还是罕见的。
高山头原先草屋连片,屡屡发生火警火灾。解放前,由慈善组织“从善局”盖起两排砖瓦平房,供贫民租住。这平房正位于山顶,与“从善局”房子相邻,草房的减少,亦有利四邻的安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迎江路小学在高山头扩建五六年级教室及大操场,其地平面高出附近民宅四五米,故西侧围墙基脚以石条垒砌,防止坍塌。
“高山头”西侧是长生巷(今海关东侧巷道),此巷内有一长寿道人,当地人称他为“韩湘子”。北侧紧邻杨家山街(原名向阳街),沿此街东行便是“桥沟”(原东风袜厂围墙外小河)。高山头东侧是当地人上山下山的主要通道———朱家巷,沿巷南行就是东门外大街,也就是今天的海关至迎江寺的大马路,当地人称其为“前街”,很显然,“后街”指的是杨家山街。当年那条后街上,还有一座尼姑庵———“菩提庵”呢!
“ 高山头”地势高,1954年破圩都没有淹着。为消除水患,人民政府组织修建以高山头为中心的圩堤,从东门城门口(今枞阳门市场)一直到宝塔东边的炮营山(原老电厂)。其中高山头以西名“西北埂”,以东名“东北埂”。这几里长的圩埂成为东部城区防洪的重要屏障,直到江岸防洪墙竣工之后才停用。
近日,笔者特地来到高家山,可是难以认识了。原先的矮山全部铲平了,昔日矮小的庇屋,变成了一栋栋楼房;山顶上大操场,盖起了教工宿舍楼,唯有那高高围墙以及围墙脚下那层层石块,还能看得出:这里就是“九头十三坡”中的“高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