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陈志军,今年45岁、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白莲乡窑流村孟咀组,是个普通本分的农民、散养了一些鱼、主要收入靠种地、再就是出去帮别人干点零工。不知从何时起小龙虾成了餐桌是必不可少的“时令美食”。麻辣的、蒜香的、油焖的、蒸的、卤的、炒的,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让小龙虾养殖成为了热门产业。
这让陈志军眼前一亮,那时候虽然很苦,但是很充实,因为对水产养殖的不熟悉,刚刚入行的陈志军将全部身心都扎入到水产养殖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白天,他在青年圩学习如何开塘、安置进排水道、设置防逃设施,学习如何栽草、投饵、调水、防病治病、捕捞。晚上,他则在养殖场简易帐篷内攻读水产养殖书籍和技术资料,并坚持记录学习心得和工作日记。短短两年,他就从一个啥都不懂的“门外汉”,成为自学成才的“土专家”,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梳理出的四百多条关于龙虾及螃蟹养殖等方面的问题。因为他深知理论一定要结合实际,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龙虾市场火爆,销路不愁,利用村里稻田的浅水区和冬闲期养殖小龙虾,把单一的水稻模式改为种养结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陈志军从刚开始的几亩发展到现在龙虾300多亩,老婆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就在家管理龙虾,“为人肯干、踏实”是周边邻居对他的评价。稻虾田开建以来,他多次雇请村民来干活,为推广产业做了很好的示范,对产业扶贫、产业致富起到了明显带头作用。不少大户和村民,看到他的虾田发展好,都表达了合作或是想干的意愿。
养殖龙虾扶贫的经验是抓住了机遇,充分把握国家给予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宣传国家政策、开展科技下乡等措施为农民增收创收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切实保障。
如今的新型职业农民肯定要懂技术、懂生产、会经营。如果能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一直打算扎根农业,为窑流村建设栽树育林,把汗水洒在家乡农田里。在窑流村新型建设背景下,我们有更多可耕耘家乡的空间。对合作社发展,我们有个小目标,就是做强做大,带动周边农户共致富。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农业,未来可期。
(周孟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