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安徽 > 小镇大事

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的“强心剂”

时间:2019-03-20 13:43:03       来源:安徽热线
摘要:“孩子们回到村子里也不愿意带孙子回来,在家待不了几天就想走”“辛辛苦苦种的瓜果,收购商不来,俺们运不出去,卖不上价”,走在大段大段的泥土路上,光鲜

“孩子们回到村子里也不愿意带孙子回来,在家待不了几天就想走”“辛辛苦苦种的瓜果,收购商不来,俺们运不出去,卖不上价”,走在大段大段的泥土路上,光鲜亮丽的皮鞋也成了“泥胶鞋”,坑坑洼洼的羊肠小径,任你大货车还是小汽车,一个个还不如牛拉板车,要是再赶上暴雨时节,全村到处都是湿滑的“溜冰场”,车辙脚印的“艺术”更是满村涂鸦。

“买了辆电瓶车,打算着每天接送孙女上学、放学,没骑几天放弃了,骑的距离还没推得多。”没有几条像样的水泥路,出门能否顺利全看老天心情,没有几家的院子里、屋子里地上是没有泥土的,甚至很多家里地上已经是一层厚厚的泥巴了,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看上去显得更落寞。

这样的场景不是在演电影,这是吕圩村在2014年被纳入重点贫困村时的真实模样。

位于安徽寿县的吕圩村,在百度地图上要放大到最大倍数才能看得清,3674人中746人是贫困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长条状的村辖区,26个村民组七零八落的分布,条条小路成了吕圩村交通脉络中的绝对主力。

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曾给这个贫困小村再来了无尽的苦楚,卡住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脖子”。

五年来,通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深入推进,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委研究政策,抓住机遇,遍走全村,深入村民组听意见,听呼声,积极争取资金倾斜,合理安排轻重缓急,紧盯施工质量,如今,水泥沟渠四平八稳,白皙的水泥路网全面铺开,高档的太阳能路灯在村主干道上扎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截止2018年底,全村修建水泥路,总长已达1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民组水泥道路全覆盖,上百盏路灯分布在村内主干道沿线,自来水实现户户通,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回村方便太多了,从合肥开车到家也就一个小时,到处都是水泥路,平整又宽敞,还装上了路灯,真好”“再也不怕下雨过破桥了,这钢筋混凝土的桥,走着就让人放心”。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最真实的反映,是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最大的褒奖。

一路一桥关乎人心。“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习总书记的话语印证着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产业发展。

围绕着“修好路,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思路,吕圩村着手自身资源,结合市场行情,大力发展“稻田养虾”,在专业的合作社的带动和扶持下,村民充满积极性,虾塘遍地开花,一网网的龙虾出一出水,就装车运往合肥周谷堆等水产批发市场,一个个修建在水泥路边的蔬菜大棚平地而起,对外招标引租。

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村部附近,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投入资金近50万元,购置了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器械,村民们休闲时间在广场里打球、锻炼、下棋,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感动中国”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带领群众致富,第一步就是修路;曾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过的河北青龙县出头石村脱贫的第一步,就是在河上架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档次,让农村跟得上发展、留得住乡愁、遇得见未来。(夏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