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对接省内政策。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皖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相对接,并及时吸纳省政府出台的有关“三重一创”、技工大省、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招商引资等新政策新举措,增强《方案》的时代特色。
三是把握皖北特点。皖北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其它地区相比,城市规模、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要素瓶颈等问题更加突出,《方案》重点以提升自我、带动周边、融入中原为路径和目标,引导纳入规划五市聚焦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后发赶超。
四是注重统筹借鉴。我们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原其他四省和纳入规划五市保持沟通和衔接,积极借鉴兄弟省好的经验做法,努力做到实施方案总体上与国家要求相吻合,工作进度与中原其他省份相同步,具体内容与五市发展诉求相呼应。
三、《实施方案》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协调联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坚持开放带动,完善开放平台和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环境优良宜业宜居的城市群;坚持民生共享,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中原城市群和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陆续建成,与中原地区及沪苏浙地区畅通对接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内陆双向开放合作格局加速构建,生态屏障更加稳固,人口和产业进一步集聚,纳入规划五市“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全面缩小与全省和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发展差距,与省内外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成为美好安徽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到2025年,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面形成,综合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与中原城市群和省内外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
四、《实施方案》重点任务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区域创新格局。二是协同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完善创业创新环境。
(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是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三)完善现代城镇发展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推进重点中心城市建设。二是推进县城建设。三是推进镇村建设。四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健全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强化水利保障能力。三是构建集约高效、安全泛在的信息网络。四是提升能源发展质量效益。五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繁荣文化事业。二是大力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三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四是联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六)构筑绿色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共筑绿色生态屏障。二是推进环境联防联治。三是建设绿色城市。
(七)构建全方位双向开放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构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四是深化区域合作。
五、《实施方案》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目标,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联动推进,共赢发展。